不久前,有韩国团队公布了一项震惊世界的发现,他们称已经找到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,一种名为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下称LK-99,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)”的材料。
这一声明引发了全球相关团队的关注。由于该韩国团队公布了制作该材料的具体步骤,许多研究团队都在加紧时间准备复现。
(资料图片)
8月1日,一位名叫“关山口男子技师”的B站UP主表示,其团队已经初步复现韩国室温超导材料,并且公布了相关视频。
据了解,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师生已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-99晶体,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,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。
从发布的视频来看,在显微镜下,这个只有几十微米大小的样品随着钕铁硼磁体的靠近和远离,不停地倒下或立起,无论S极还是N极都有效,即排斥和磁极无关,显现出抗磁性。
不过该UP在评论区表示:“目前只验证了迈斯纳效应,而测电阻需要微纳加个,会破坏样品。考虑到目前只有一片很小的样品,不敢轻举妄动,正在加急烧第三批炉子,希望人们能够暂时冷静一下。”
据了解,该UP所在的团队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,成员是博士后武浩、博士生杨丽。目前,这一视频已经登上B站热榜第一,相关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80万次。
除了我国外,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(LBNL)也宣布,其通过进行计算机模拟,从理论上支持了这种材料具有常温超导能力的结论。他们根据密度泛函理论(DFT)方法,在VASP软件中对费米能级的价电子带进行了计算。
最终结果发现,铜的取代导致极其狭窄(带宽仅130meV)的平坦价电子带出现在费米能级。这种平坦带与超导关键参数电子态密度有关,是实现高温超导的重要特征。
室温超导,即在常温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。按照凝聚态物理学标准,室温指300K(27)。日常所说的室温,范围则相对较广。此前的超导材料,均需要在较低温度下才能进入超导状态。韩国研究团队声称合成的室温常压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为127。
如果该成果被验证为真,人类将进入“超导时代”,将会对能源、交通、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。
X 关闭
2月7日,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...
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(记者吴长锋)8日...
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...
2月8日,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...
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(记者张佳星)记...
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(记者王连香)记者...
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(记者张梦然)据...
科技日报讯 (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...
2月2日,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。刘...
“前方道路遭‘敌’破坏,车辆无法通过。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每日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